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首都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发展” 决策咨询沙龙召开
日期:2016/11/25 访问:


为了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协同发展,促进首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11月19日上午,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沙龙“首都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发展”在北京邮电大学隆重举行。本沙龙由北京市科协、北京科技咨询中心资助支持,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主办,北京邮电大学承办。北京邮电大学郭军副校长,人事处陈丽媛处长、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张毅谨副主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协作与成果处吕嘉处长,以及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何素兴主任、北京市科协调宣部李磊副部长、北京市科协人事部张宏副部长、北京市科委奖励办柯常取副主任、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杨超理事长、首都经贸大学徐芳副校长等40多位领号和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本次沙龙由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彭木根教授主持。


1_副本1.jpg


人才国际化就是国际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国际化的过程,现阶段召开人才国际化研讨沙龙,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首都科技人才国际化不仅需要引进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把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带到国内;更需要本土人才走出去,和国际接轨,发挥我国科技工作者固有的聪明才智及勤奋好学,进行科技创新,引领国际科研前沿。

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何素兴主任代表北京市科协致辞,强调北京市科协就是一直在做“人才”的工作,期望借本次沙龙了解当前科技人才在想什么,以便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明确北京科技人才发展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此外,何主任指出,针对人才发展国家有大的举措,北京有很多落地方法,例如“科技创新簇”,目的就是建立好新的人才发展模式、机制,发挥协会与人才的作用,更好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杨超理事长认为科技人才国际化包括引进国际人才和培养本土的国际化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已经成效突出,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至少在发表高水平论文方面,效果显著。未来亟需加强海外工程技术人才、仪器设备研发人才的引进,这个可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明显的贡献,这方面人才国外也是稀缺、引进难度很大,现在的国内评价体系和引进力度都不够,效果不显著。北京科委奖励办柯常取指出,中央对北京全新定位是全国创新中心。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北京要成为全国一流人才聚集地。目前国家、北京市都有众多科技奖项,希望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围绕国家特别是首都重大需求展开,这是人才的一个神圣使命,获奖是水到渠成的,也是国家对人才的肯定和正能量宣传。首都经贸大学徐芳副校长、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邢奕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彭木根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傅志斌和张健副理事长、王绍辉书记、北京市科协人事部张宏副部长也先后发言,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包括:1)政府、高校应多方面搭建国际化平台,政府部门多给方便和机会,提供支持与服务,适应国际化的现实;2)人才不是引进多就好,用好是关键。在海外视野下,更需要本土智慧;3)人才需要提高海外本土化率,实施“走出去”战略;4)认清中西方人才差异,国际化人才并不是拥有海外背景这么简单,需要深刻挖掘文化差异。

最后,北京市科协调宣部李磊副部长对与会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他希望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能够为首都人才国际化建设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指出,科技人才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我国科研投入经费、硬件建设已达到国际水平,但相应的软件条件和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未来希望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国际化方面的软实力,例如让外国留学生不仅仅来华学中医、汉语,而应该来学习我们的理工科。此外,他专门介绍了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系列沙龙背景,它是首都科技思想库建设的品牌活动,重点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展开研讨,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他建议,与会专家和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进一步加强人才国际化的研究和落地,为首都人才国际化发展提供示范标本,并为北京市制定首都科技人才国际化政策提供依据。

 


 
 
 
 

京ICP备16032388号-1